儿媳身上有这3个特征婆婆对她再好都没用支付越多越心疼
这句俗话深入地道出了婆媳联系对家庭气氛的严重影响。婆媳联系在家庭中犹如一座桥梁,连接着两代人的情感,桥若安定,家庭便能在平稳中前行;若桥岌岌可危,家庭也会堕入动荡不安。
有些婆婆倾尽全力对儿媳好,却未能收成温暖回应,或许是儿媳身上这 3 个特征在捣乱。
日子中,不乏这样的儿媳,她们行事只以自己为中心,彻底不考虑他人。就像在一场家庭聚会里,预备食物时,她只挑自己爱吃的买,全然不顾及家中老人和孩子的口味偏好。做家务也是能躲就躲,觉得那都是他人的事,自己只需舒舒服服享用就行。
有句老话说得好:“人不为己,不得善终”,可要是把这句话误解成极点的自私自利,那在家庭里可就行不通了。
婆婆忙前忙后,从照料孙辈到操持家务,累得腰酸背痛,自私的儿媳却连一句关怀的话都没有,还觉得婆婆做这些都是天经地义。这样的共处形式,婆婆支付得越多,心里的绝望就越大,心疼也就成了必定。
这类儿媳,对婆婆的支付习以为常,从不说一声谢谢。婆婆帮助带孩子,她觉得婆婆闲着也是闲着,带孩子是分内之事;婆婆帮助煮饭洗衣,她觉得这是老一辈应该做的。
就像电视剧《双面胶》中的胡丽娟,婆婆从乡村来到城市,不遗余力地照料她和孩子,可她不只不感恩,还总是挑婆婆的缺点,厌弃婆婆的日子小习气。她看不到婆婆为这个家支付的艰苦,只知道一味讨取。“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”,可在这种儿媳这儿,婆婆投出的 “桃”,都像扔进了无底洞,没有半点回应。
还有些儿媳,热衷于在家庭中鼓唇摇舌。在老公面前,添枝加叶地说婆婆的不是,让老公对婆婆产生误解;在邻里之间,也分布一些不实言辞,危害婆婆的名声。这就比如在安静的湖面扔下一颗巨石,瞬间打破家庭的安静。
《红楼梦》里的王熙凤,尽管精明能干,但她在贾府杂乱的人际联系中,有时也会由于言语不妥,引发诸多矛盾。相同,爱搬弄是非的儿媳,让家庭堕入纷争,婆婆的一片苦心被她搅得稀碎。婆婆本想营建一个温馨友善的家庭,却因儿媳的行为,被搞得里外不是人,怎能不心疼?
婆媳联系,本应是彼此理解、彼此扶持的夸姣联系。婆婆诚心对待儿媳,儿媳也应懂得爱惜。
若儿媳身上带着这 3 个特征,婆婆的支付就好像泥牛入海,换来的只要无尽的心疼。